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
本篇是关于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的会计实务内容,文章给您详细介绍了会计实务人员和税务会计人员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的相关财税知识,有可能能只为帮助您搞定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的财税实务问题。
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财务人员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下面由会计实务网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
加微免费领取各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地方财政给企业的补贴不征收增值税。
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负责代收代付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资产。
常见的政府补助类型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包括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地方政府按企业缴纳税金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的资产也属于"政府补助"的范围。"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资产,不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征增值税。
政府补贴业务怎么核算
一、关于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政府补助准则不对"日常活动"进行界定。通常情况下,若政府补助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的项目,或该补助与日常销售等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值税即征即退等),则认为该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相关。
二、关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
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总额法和净额法。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一次或分次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成本费用等的扣减。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所补偿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某一类政府补助业务应当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通常情况下,对同类或类似政府补助业务只能选用一种方法,同时,企业对该业务应当一贯地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对某些补助只能采用一种方法,例如,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即征即退只能采用总额法进行会计处理。
三、关于"其他收益"科目
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 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四、关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如果企业先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再确认所购建的长期资产,总额法下应当在开始对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时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净额法下应当在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预定用途时将递延收益冲减资产账面价值。如果相关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企业再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总额法下应当在相关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净额法下应当在取得补助时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并按照冲减后的账面价值和相关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政府补贴
业务怎么核算总额法下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如果对应的长期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减值损失,递延收益的摊销仍保持不变,不受减值因素的影响。
企业对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选择总额法的,应当将递延收益分期转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相关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先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政府补贴业务怎么核算,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你掌握了吗?
上述内容便是财税知识有关《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的全部内容,会计行业的朋友不管在工作过程还是学习考评中碰到「政府补贴交增值税的依据」相关的财税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