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是什么意思?
这篇是有关承兑是什么意思?的会计资讯内容,正文详细介绍了财税人员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承兑是什么意思?的相关财税知识,也许能够您解决承兑是什么意思?的财税学习和工作问题。
承兑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某一种商业凭证(如汇票、本票、支票)在其有效期限内受益人出具后,承兑人(出票人或付款人)作出书面声明,表明在有效期内收回商业凭证而做出支付承兑的行为。

加微免费领取各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承兑是中国商业凭证市场中一项重要的现象,也是金融机构实施信贷活动的重要举措。承兑也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也是金融机构实施信用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
承兑的特点在于可以保证商业凭证在有效期限内必须被承兑人支付。在记账时,可避免出现现金流动性问题,同时也可以防止恶意拖欠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承兑是发行商业凭证的重要保障。
承兑可以满足商家在商业交易中对商业凭证的认可要求,同时也可以防止商家冒险接受未经认可的凭证,从而保护商家及其交易合作伙伴的利益。
拓展知识:
承兑的有效期限
承兑的有效期限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普通承兑期限、提前承兑期限和终止承兑期限。普通承兑期限是指凭证在指定的有效期限内,其他各方仍可接受凭证,从而确保凭证在有效期限内必须被承兑人支付。提前承兑期限是指凭证在指定的有效期限内,受益人可以要求出票人在指定的日期之前支付凭证的金额。终止承兑期限是指凭证在指定的有效期限内,受益人可以要求出票人在指定的日期之后不再承兑凭证的金额。
上述便是会计实务实操关于《承兑是什么意思?》的全部解读,各位会计朋友如果在学习「承兑是什么意思?」时有相关的财税问题,学习问题均可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是用来珍惜的,你在乎他,他就会在乎你,所以拿起会计职称书本,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