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这篇是有关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税务实操内容,正文详细介绍了财税人员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相关财税知识,我们坚信能够您解决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财税学习和工作问题。
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应纳税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为纳税人。
加微免费领取各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第二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非专门从事生产经营而有应税收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在办理税务登记时,纳税人应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资料: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批准成立文件,社会团体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其他核准执业证件或证明;有关章程,合同,协议书;银行账号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第三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收入,除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项目外,均应计入应纳税收入总额,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收入总额收入总额-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项目金额
上式中的收入总额,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交收入和其他收入。
除另有规定者外,上式中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项目,具体是:
(一)财政拨款;
(二)经国务院及财政部批准设立和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
(三)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不包括计划单列市)批准,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四)经财政部核准不上交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五)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用于事业发展的专项补助收入;
(六)事业单位从其所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的税后利润中取得的收入;
(七)社会团体取得的各级政府资助;
(八)社会团体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九)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
第四条 凡有符合本办法第三条免税项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接受税务机关检查时,应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一)财政拨款,须提供财政部门或上级拨款部门出具的拨款证明;
(二)经国务院及财政部批准设立和收取的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须提供设立和收取的批准文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证明文件,入库凭证或缴款证明;
(三)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须提供批准文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证明文件,入库凭证或缴款证明;
(四)经财政部核准不上交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须提供财政部的核准文件;
(五)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用于事业发展的专项补助收入,须提供拨款证明文件;
(六)事业单位从其所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的税后利润中取得的收入,须提供所属单位的纳税申报表,纳税凭证和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证明;
(七)社会团体取得的各级政府资助,须提供有关证明文件;
(八)社会团体收取的会费,须提供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的批准文件;
(九)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须提供捐赠人签字的捐赠证明和接受捐赠单位领导签字的证明;
(十)经税务机关批准从所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提取的总机构管理费,须提供税务机关的批准文件;
(十一)税务登记证和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文件。对未出具以上证明文件的收入,主管税务机关可不将其视为免税收入。
第五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收入总额,减去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支出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支出的确定必须与收入相互配比。
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金额第六条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第七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对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支出项目和与免税收入有关的支出项目应分别核算。确实难以划分清楚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纳税人可采取分摊比例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确定。核算方法一经确定,纳税年度中间不得变更。核算方法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分摊比例法是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应纳税收入总额占该单位全部收入的比重作为分摊比例,分摊其全部支出中应当由纳税收入分摊的部分,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其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收入总额应分摊的成本,费用和损失额=支出总额×(应纳税收入总额÷收入总额)
对全部支出中应当由应纳税收入分摊的支出,一部分能够划分清楚,另一部分划分不清的,可对划分不清的部分按分摊比例法计算出的分摊比例,计算出应纳税收入总额应分摊的支出项目金额。
第八条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是指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下列支出项目,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扣除:
(一)事业单位凡执行国务院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的,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在税前扣除,超过规定工资标准发放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事业单位,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在工效挂钩办法核定的工资标准内,按实际发放数在税前扣除;按工效挂钩办法核定的工资标准提取的工资额,低于当年实际发放工资额的部分,在以后年度发放时可在税前扣除。凡不执行以上两种办法的事业单位,按税法统一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扣除。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资扣除比照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前款规定允许税前扣除标准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但原来在有关费用中直接列支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已扣除职工福利费的,不得再计算扣除医疗基金;没有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的,可在不超过职工福利基金的标准额度内计算扣除医疗基金。对离退休人员的职工医疗基金,可按规定标准计算的额度扣除。
(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可按税法规定扣除。
(五)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用于公益,救济性以及文化事业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六)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为取得应税收入所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以全部收入扣除免税收入后的金额,按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扣除。
(七)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贷款利息,按税法规定的标准扣除。
第九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的税务处理:
(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各项资产应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进行资产的计价,计提折旧,摊销。按照财务会计规定提取的修购基金,在计征所得税时不得在税前扣除。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应采用直线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需要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使用其他折旧方法。
按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率按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单位里程(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总工作小时)
(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固定资产最短折旧年限: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专用设备,交通工具和陈列品为10年;3.一般设备,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为5年。
(四)以前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现因缴纳企业所得税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应重新核定固定资产的净值和剩余折旧年限,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从开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五)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可以提取折旧;经营性租赁的固定资产,不得提取折旧,但其租赁费可按使用期限摊入当期成本或有关支出科目,在税前扣除。
(六)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使用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应当按照税法规定,采取直线法摊销。
第十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符合提取总机构管理费条件的,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总机构提取管理费税前扣除审批办法》(国税发[1996]17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总机构提取管理费税前扣除审批办法的补充通知》(国税函[1999]136号)的规定,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向所属分支机构按一定比例或标准提取总机构管理费。所属单位未经批准上交的管理费,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其他上交上级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第
十一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变卖收入,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为变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相应支出,允许在税前扣除。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下列支出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等支出项目中列支的,属于购置固定资产支出的设备购置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等支出项目中列支的修缮费,凡属于固定资产修缮,且修缮费支出数超过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将修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三)无形资产的受让,开发支出;
(四)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五)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六)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
(七)各种赞助支出;
(八)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九)与取得应税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第十三条 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从设立在经济特区等低税率地区下属单位取得的应税收入,应按法定税率与实际税率之差补征企业所得税差额。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亏损,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亏损审核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批准后,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弥补。以前未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办理税务登记后的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允许进行亏损弥补。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坏账损失,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人类无法抗拒因素造成的非常损失,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凡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财产损失,一律不得自行税前扣除。
第十六条 有应纳税收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对涉及征税的收入项目,应统一使用税务发票,按规定可使用财政收据的除外。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使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格式见附件),《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见附件),各地省级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统一印制下发,供纳税人,代理单位和税务机关使用。
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无论是否有应纳税所得额,都应当按规定期限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
第十八条 对不按规定将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与免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又不能正确地申报按分摊比例法等合理方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核定其应纳税额。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可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具体事项按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办理。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如果以前年度有经营亏损,应将减免税所得先用于弥补亏损,弥补后有结余的方可享受减免税优惠。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全部资料了,在税务机关或者会计实操网上都可以查到相关的证明,仔细阅读以上的内容一定会加强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希望后期可以来会计实操多试试。
以上是会计实务关于《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全部解读,各位会计朋友如果在学习「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时有相关的财税问题,学习问题均可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勤学,勤思,勤问,苦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一举拿下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证,一年6门,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