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
这篇是有关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的会计实务内容,文章给您详细介绍了会计实务人员和税务会计人员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的相关财税知识,也许能只为帮助您搞定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的财税实务问题。
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财务人员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下面由会计实务网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
加微免费领取各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首先是计提工资的会计分录,可根据员工所在部门记入相应的费用里即可:
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职工薪酬/工资总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总额
其次缴纳社保,公司帮员工代垫社会保险的会计分录:
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职工薪酬/工资总额/社保保险(企业缴纳)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职工薪酬/工资总额/公积金(企业缴纳)
其他应收款---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份)
其他应收款---公积金(个人缴纳部份)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最后是发放工资,就要把公司代垫的社会保险收回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总额
贷:其他应收款---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份)
其他应收款---公积金(个人缴纳部份)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
计提工资时,个税和个人社保都计入什么科目?
工资相关完整的做法如下:
先计提工资
工资(含个人缴纳部分社保和公积金)先计提,计入相关费用
借:管理费用等--工资 (按发工资员工性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成成本等相关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然后发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等 (实际发的工资)
其他应付款--社保 (扣除个人缴纳部分的社保和公积金)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扣除个税部分)
然后还有计提单位缴纳的社保及公积金
借:管理费用--社保 (社保和公积金)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含公积金)
然后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的时候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其他应付款--社保
贷:银行存款等
工资按给员工实际要发放的数额计提,不用另外计提,因为这部分是员工自己工资承担的,比如某员工工资38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800.
贷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部分292,
银行存款。
借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
工资,贷 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社保、公积金、个税到底是怎么扣的?
1、工资要先扣除五险一金,再扣除个税
工资是先扣除五险一金再扣除个税的,其中社保和公积金是同步扣除,不存在先后顺序,扣完五险一金之后,再减去个税专项扣除项目,剩下的金额如果在5000元以上,就需要扣个人所得税,如果在5000元以下,就免除缴纳个税。
专项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父母、房贷/房租、大病医疗五大项。
2、五险一金缴费比例
不同地区的五险一金缴费比例是不一样的,其中五险差别不大,公积金的差别较大。
注:2019年从5月1日起,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19%降至16%;医疗保险要和生育保险合并,但是还没有出具体的政策。
个人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一共是22.2%+3元,单位缴费比例是39.9%。此外,五险一金缴费基数有最低和最高限制,其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缴费基数下限是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40%,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下限是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下限是上年度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五险一金的缴费上限均为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
3、到手工资的具体计算方式
举个例子:A在北京市工作,税前工资是1万元,独生子女,有60岁以上的父母赡养,未婚,名下无住房,租房住,可在税前扣除的金额是2000+1500=3500元。
需要缴纳的五险一金金额是10000×22.2%+3=2223元,1万元扣除五险一金和专项扣除金额后,还剩下10000-2223-3500=4277元,未达到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门槛,所以免征个税。
A的到手工资是10000-2223=7777元。
再举个例子:上述A的税前工资是2万元,其他条件不变。
需要交纳的五险一金金额是20000×22.2%+3=4443元,2万元扣除五险一金和专项扣除金额后,还剩下20000-4443-3500=12057元,远高于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门槛,需要缴纳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是12057-5000=7057元。
过去的个税是"按月代扣代缴",2019年1月之后个税采用"累计预扣法",也就是按年计税,特点是个税前低后高,到手的工资会前多后少。
以上就是会计实务网小编为你介绍的关于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的知识,工资中的社保和公积金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进行扣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存在疑问,可以联系会计实务网页面下方答疑老师为你解答。
上述是财税知识有关《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的全部内容,会计行业的朋友不管在工作过程还是学习考评中碰到「个人社保和公积金如何记账」相关的财税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