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如何计算?
这篇是有关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如何计算?的财税知识内容,正文详细介绍了财税人员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如何计算?的相关财税知识,可能能您解决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如何计算?的财税学习和工作问题。
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如何计算?
补偿性余额其实是银行为了降低其贷款风险的一种做法,是指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按贷款限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用来补偿银行可能承受的风险。但是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

加微免费领取各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公式是:补偿性余额贷
那么实际企业可以利用的借款额为1000×(1-10%)=900万元,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12%÷(1-10%)=13.33%。再比如某企业按年利率4.5%向银行借款20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10%的补偿性余额,则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 = 4.5%÷(1-10%) = 5%。
由于企业向银行取得的长期借款利息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有助于企业减少税负的作用,故长期借款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企业所得税税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
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所以应该是0.05/(1-0,15)=0.0588
实际贷款利率应该是5.88%,补偿性余额可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实际上是增加了借款人的负担,使借款人的实际贷款利率增加了会计实操整理的。
案例:
某企业按年利率5%向银行借款20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15%的补偿性余额、则该项贷款实际利率为多少?
银行要求保留15%的补偿性余额,也就是说(200*15%)30万要保留到银行账户,实际使用170万贷款缴纳200万元的利息;实际利率=200*5%/170*100%=5.88%。
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如何计算,要理解公式,就需要从公式所代表的含义上来理解,这有些抽象,但可以从案例上找到写具体的东西来理解。
上述便是会计实务实操关于《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如何计算?》的全部解读,各位会计朋友如果在学习「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如何计算?」时有相关的财税问题,学习问题均可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每道错题做三遍。第一遍:讲评时;第二遍:一周后;第三遍:考试前,如果坚定不移地努力下去,我还真不信我考不过初级会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