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必须要注意的6件事
本文是关于“走出去”必须要注意的6件事的财税实操内容,正文详细介绍了财税人员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走出去”必须要注意的6件事的相关财税知识,我们坚信能够您解决“走出去”必须要注意的6件事的财税学习和工作问题。
加强涉外税收政策的学习。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内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要“走出去”创办企业或承包建设工程等对外投资,税收作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人员必须加强涉外税收业务的学习,熟练掌握涉外税收政策,维护涉外企业的合法权益,防范涉外企业的税务风险,做好涉外企业“走出去”的服务者。
1、注意境外所得分国不分项的原则。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即来源于同一国家的不同所得,应当不分项目合并计算抵免限额;对来源于不同观点国家的所得,应当区分不同国家的所得分别计算抵免限额。财税〔2009〕125号文件规定,企业不能准确计算可抵免分国(地区)别的境外所得税税额的,在相应国家(地区)缴纳的税收均不得在该企业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也不得结转以后年度抵免。
加微免费领取各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2、注意抵免限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抵免限额指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财税〔2009〕125号文件规定,上述“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的税率,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应为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税率。即适用税率一律为25%。
注意抵免境外已缴纳所得税的要求。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指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当缴纳并已经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第八十一条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税额时,应当提供中国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企业在境外错缴或多缴或应缴未缴的所得税,不得列入抵免税额。
3、注意相关税收协定的规定。财税〔2009〕125号文件规定,居民企业从与我国政府订立税收协定(或安排)的国家(地区)取得的所得,按照该国(地区)税收法律享受了免税或减税待遇,且该免税或减税的数额按照税收协定规定应视同已缴税额在中国的应纳税额中抵免的,该免税或减税数额可作为企业实际缴纳的境外所得税额用于办理税收抵免。
4、注意抵免税额的结转年限。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以上所称5个年度,指从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经在中国境外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当年的次年起连续5个纳税年度。因此,上例中甲公司超过抵免限额的4万元,允许企业按上述规定抵补。
5、注意企业境外亏损的弥补。财税〔2009〕125号文件规定,在汇总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在境外同一国家(地区)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亏损,不得抵减其境内或他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但可以用同一国家(地区)其他项目或以后年度的所得按规定弥补。
6、注意采取简易办法对境外所得已纳税额计算的抵免。财税〔2009〕125号文件规定,企业从境外取得营业利润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税额间接抵免条件的股息所得,虽有所得来源国(地区)政府机关核发的具有纳税性质的凭证或证明,但因客观原因无法真实、准确地确认应当缴纳并已经实际缴纳的境外所得税税额的,除就该所得直接缴纳及间接负担的税额在所得来源国(地区)的实际有效税率低于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50%以上的外,可按境外应纳税所得额的12.5%作为抵免限额,企业按该国(地区)税务机关或政府机关核发具有纳税性质凭证或证明的金额,
其不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准予抵免;超过的部分不得抵免。以上内容是会计实操关于《“走出去”必须要注意的6件事》的全部解读,各位会计朋友如果在学习「“走出去”必须要注意的6件事」时有相关的财税问题,学习问题均可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意气风发,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志存高远,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图强考会计职称,为老婆幸福的生活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