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有哪些
本篇是有关案例解析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有哪些的会计分录内容,正文详细介绍了财税人员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案例解析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有哪些的相关财税知识,我们相信也许能您解决案例解析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有哪些的财税学习和工作问题。
案例解析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有哪些
答:对于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以下案例:
加微免费领取各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假设有甲、乙、丙3人,其当月的收入分别是1499元、1500元和1501元。现在我们规定1500元为纳税的起征点,并规定税率为10%。那么,这3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因为没有达到起征点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达到起征点,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500×10%=150(元);
丙的收入已经超过起征点,也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501×10%=150.1(元)。
现在其他条件不变,我们规定1500元为免征额,这时,3人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均在免征额之内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属于免征额的部分,也不需要纳税;
丙的收入比免征额的数额要多,则需要纳税,但应该
是收入中扣除免征额部分的余额部分纳税,应纳税额=(1501-1500)×10%=0.1(元)。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数额规定为起征点和规定为免征额,对那些收入在规定数额以下的人来说,似乎看不出什么差异,但对应收入超过规定数额的纳税人而言,其影响就截然不同了。乙和丙在两种不同规定的情况下,所纳的税额均相差150元之多。
那么,起征点与免征额是什么相信您应该也大概明白了:
起征点是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征税面,贯彻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
免征额即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最低需要。可见,“起征点”与“免征额”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同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关于个税起征点肖捷表示,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的时候,将根据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对于其他方面的收入项目、所得项目,比如财产转让等,会考虑继续实行分类征收。
看完本篇文章,对于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相信您也应该有所了解了。同时,关于本文的案例,您可以多加阅读,以便更好的掌握起征点与免征额这一知识点。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会计实操。
上述是账务处理关于《案例解析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有哪些》的全部解读,各位会计朋友如果在学习「案例解析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有哪些」时有相关的财税问题,学习问题均可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注册会计师考试而已,什么考试俺没经历过,今年就拿下他!